“莊稼一枝花,全靠肥當家?!?br />
秋種農忙,又到秋種施肥時。現(xiàn)在,作物高產離不開化學肥料,但長期單一、過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結、養(yǎng)分失衡、地力下降。有機肥能否重新回歸,關乎土地肥力和農產品安全,今年又有何新情況?記者就此展開調查。
有機肥施用比例不到二成
高青縣青城鎮(zhèn)游家村老農陳佳安種了8畝小麥,他購買了大約一噸價值2000元錢的化肥。“平均一畝地施一袋二胺、一袋尿素。咱就認準了這兩樣,別的啥也不施?!苯衲昀详惙N的小麥、玉米獲得了大豐收,他把功勞記在了化肥身上。
他的用肥經是,秋季施足底肥,來年春天,隨著澆地再追兩遍肥。夏播玉米時隨播種施一次肥,下雨或澆地時再追一兩次肥。種了幾十年地,老陳一直用這個法子施肥。
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盡管大家沒人懷疑有機肥的效用,但很少有人施用。
“化肥和有機肥好比是藥品里的中藥和西藥。”高青縣農業(yè)局副局長杜作忠如此比喻說,化肥的特點是肥效快、肥效短,糞肥的特點是肥效慢、肥效長。省土肥總站站長高瑞杰告訴記者,國內外科學研究一致認為,有機肥和化肥比例各占一半,糧食高產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效果最佳。
但是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占全球7%的耕地面積,使用了全球35%的化肥總量。高瑞杰說,就我省而言,化肥施用量每年在1300萬噸左右,而商品化的有機肥用量僅300萬噸,有機肥施用比例不足肥料的20%。
種植大戶的“施肥經”
杜作忠分析說,不少農民不再將土地作為唯一生活來源,外出打次工就可把作物欠收的損失彌補過來。
高青縣種糧大戶李洪武建議,土地流轉的推進速度還應再快些,讓土地盡早向種糧大戶和職業(yè)農民集中,土地集中在他們手中,才會得到更好的養(yǎng)護?!胺N地重在‘養(yǎng)地’,不能急功近利一味索取。地養(yǎng)好了才有勁。養(yǎng)地還是有機肥管用?!?br />
李洪武就有不同的施肥經。化肥的施用上,他與其他人用量相當,不同的是,他每畝地還要施上一兩方糞肥。
李洪武說,送糞這活又臟又累,但是糞肥、化肥兩肥合用,讓他的莊稼連年豐收。
新型經營主體更加重視養(yǎng)地和產品質量。高青葡萄種植戶司志茹,就不碰化肥?!捌咸褜屎苊舾?,用上化肥的葡萄普遍發(fā)酸,用發(fā)酵好的糞肥種出的葡萄味道甘甜?!彼N的葡萄被命名為“超甜一號”,市場售價高達50元/斤。